關于PVC的新發現及特性
PVC的來歷
當時在德國企業認為乙炔氣是一個很大的市場,就投資制造了大量的乙炔氣??删驮诖罅康囊胰脖簧a出來時,新型發電機被發明了。隨之而來的是電價的大幅度下降,從此再沒有人用乙炔氣燈了。這樣一來,大量的乙炔氣就沒用了。 PVC的發明過程很有意思。這要從100多年前的德國說起——當時電的價格很貴,照明用燈是一般是用乙炔氣為燃料的。
為了利用這些乙炔氣,在1912年的時候,有一個叫Fritz Klatte的德國化學家,將乙炔與鹽酸反應得到了氯乙烯。他把得到的氯乙烯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,過了一段時間,發現氯乙烯聚合了。聚氯乙烯就這樣被發明了。
遺憾的是,當時他并不知道聚氯乙烯有什么用處,雖然他所在的公司(Greisheim Electron)將聚氯乙烯這種材料在德國申請了專利,但直到1925年專利過期,他們也沒有想出聚氯乙烯有什么用途。然而就在一年后,即1926年,美國化學家,Waldo Semon,又一次獨立地發明了聚氯乙烯億特除味劑,而且發現這種材料具有優良隔水性能,非常適合做浴簾。
于是,Semon和他所在的B.F.Goodrich公司將聚氯乙烯在美國申請了專利,就這樣PVC開始被大量生產應用。
PVC的特性
玻璃化溫度: 85℃。熔點:130℃。
無定型態密度(25℃): 1.385 g/cm3。
晶體密度(25℃): 1.52 g/cm3。生產的PVC分子量一般在5萬~12萬范圍內,具有較大的多分散性,分子量隨聚合溫度的降低而增加。
無固定熔點,80~85℃開始軟化,130℃變為粘彈態,160~180℃開始轉變為粘流態。
有較好的機械性能,抗張強度60MPa左右,沖擊強度5~10kJ/m2。
有優異的介電性能。 PVC為無定形結構的白色粉末,支化度較校但對光和熱的穩定性差,在100℃以上或經長時間陽光曝曬,就會分解而產生氯化氫,并進一步自動催化分解,引起變色,物理機械性能也迅速下降,在實際應用中必須加入穩定劑以提高對熱和光的穩定性。
加工時對熱的穩定性比較差。
PVC很堅硬,溶解性也很差。只能溶于環己酮、二氯乙烷和四氫呋喃等少數溶劑中。剛性PVC是使用最廣泛的塑料材料之一。PVC材料是一種非結晶性材料。
PVC材料在實際使用中經常加入穩定劑、潤滑劑、輔助加工劑、色料、抗沖擊劑及其它添加劑。
PVC材料具有不易燃性、高強度、耐氣侯變化性以及優良的幾何穩定性。
PVC對氧化劑、還原劑和強酸都有很強的抵抗力。然而它能夠被濃氧化酸如濃硫酸、濃硝酸所腐蝕并且也不適用與芳香烴、氯化烴接觸的場合。
PVC在加工時熔化溫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藝參數,如果此參數不當將導致材料分解的問題。
PVC的流動特性相當差,其工藝范圍很窄。特別是大分子量的PVC材料更難于加工(這種材料通常要加入潤滑劑改善流動特性),因此通常使用的都是小分子量的PVC材料。
PVC的收縮率相當低,一般為0.2~0.6%。